吳綺(1619~1694),字薗次,一作園次;號聽翁,徽州歙縣豐南人。吳綺五歲能詩,長益淹貫。他是順治十一年(1645)貢生,薦授弘文院中書舍人;先任兵部職方司主事、武選司員外郎,后調(diào)任浙江湖州知府。吳綺才華富艷,其詩詞氣脈雄厚,意蘊飄逸,多描寫風月艷情且筆調(diào)秀媚;所作詩詞駢體,以秀逸見勝,比詩名更著。他與汪懋林、宗元鼎一起,被后世認為“廣陵詞人中最著聲譽”者。吳綺以文名,也以政聲名,他倡導的文人集社、酬唱之風更為文化美談;著有清新、典雅、深韻之《藝香詞》及《林蕙堂集》26卷。
吳綺饒風趣、有雅致尤其喜愛茶?!笆捠捯轨o鳴窗竹,翻書愛與郎同讀。把卷一回頭。茶傾笑未休?!彼f“吾師只愛淵明,采東籬菊英??胀Q雛,空床蠹魚。詩瓢酒盞茶爐,是湖中薄書。”所以,他有“老雪香中聽煮茶”的雅興,也有“紅窗茶共抽書賭”的閑情;還有“隔歲離群還此夜,酒聲聲雜茶聲”的恣肆??傊?,吳綺是將飲茶作為生活中的雅事及修身的一項重要內(nèi)容。唐時,陸羽、皎然等文人常在湖州品茶研茶,為撰寫《茶經(jīng)》奠定了基礎(chǔ);顏真卿于大歷八年(773年)為“茶圣”陸羽建了“三癸亭”以示紀念。而時任湖州太守的吳綺與汪曰楨等眾多名士,也因為愛茶的原由而與杼山結(jié)下了不解茶緣;他不僅常常攜文友游杼山且品茶吟詩聯(lián)句,并寫下了具有歷史價值的《游杼山》詩。吳綺還造訪過徽州道家茶人張志和的隱居地,并留下了“鱖魚青水舊迢迢,有客泛蘭舫。而今事往無人問,花落大夫橋”的詩句。這不僅說明吳綺對茶人張志和的敬仰,也印證了張志和曾在湖州大夫橋隱居的史實。
“茶之為物,滌昏雪滯,于務學勤政,未必無助。”因為,茶也是廉潔的象征。茶人吳綺亦是如此。他為官清正廉潔,處理政務一絲不茍且卓有成效;為人處世豁達灑脫,高風亮節(jié),生活饒有風趣,人們稱他是“多風力,尚風節(jié),饒風雅”的“三風太守”。“風力”是指吳綺辦事有魄力,不畏艱險、敢于擔當、勇于作為?!帮L節(jié)”是指吳綺為人有骨氣、有節(jié)操,剛正清廉。他在官場任職時不畏強權(quán)、不受請托;盡管宦海經(jīng)年,卻是兩袖清風;罷官后“貧無田宅,購廢圃以居”,靠親友接濟度日?!帮L雅”則是指吳綺興趣愛好和生活情趣的高雅。吳綺有儒雅學士的風度,愛好文學,善詩詞歌賦,以致其“把酒祝東風,種出雙紅豆”詞句廣為流傳,被人譽為“紅豆詞人”。
“精行儉德”是“茶圣”陸羽的自勉以及對茶人的期望。陸羽期望人們通過飲茶活動,用美好的行為來陶冶思想和道德觀念,使自己具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。對于茶人吳綺來說,他拋卻掉一切表象,重視的是飲茶的道德修養(yǎng);而深究其思想、品德、信念、修養(yǎng)等內(nèi)里,衡量標準則是“精、行、儉、德”四字。古人曰:“懂茶者,必是精行儉德之人。”吳綺則是感悟了茶之內(nèi)斂淡泊的特性,并獲得了自律的道德自覺;所以,他的“精行”是應該嚴格按照道德規(guī)范行事,不逾軌;而他的“儉德”就是時刻恪守傳統(tǒng)的道德精神且不懈怠。如是,“精行儉德”也是吳綺的終極追求!